中国制造业应该向餐饮业学习什么
中国制造业应该向餐饮业学习什么

扫描二维码访问该页面

3年前 胡扯八道 0 351
最近,你可能在新闻里频频听到一个词,叫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,它指的是,具有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。舆论普遍认为,最近宣布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,主要就是为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提供融资服务。据说,现在企业被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,就是你们申请“专精特新”了吗?
专精特新小巨人
要知道,过去的产业政策是以扶持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主,因为下游的龙头企业发展好了,可以拉动大量上游企业的发展,比如一个华为就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链。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,中国成长起来一大批龙头企业。在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中,中国企业从2000年的10家,变成2021年的143家。
 
那么现在,政策支持焦点为什么从龙头企业转向了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呢?我看了很多分析,都提到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当龙头企业成长起来之后,“卡脖子”的卡点变了。比如中国工程院发布过一份《2020中国制造强国指数报告》,分析了26个主要产业,得出的主要结论是,现在我国制造业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下游的应用端,而是上游的“五基”问题,也就是基础零部件/元器件、基础材料、基础工艺、基础装备、基础软件。
 
显然,解决“五基”问题,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就是主力军。我看到一份报告,工信部已经公布的近5000家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企业,总共申请了48万件专利,平均每家98件,显示出了蓬勃的创新能力。
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19-06/18/content_5401193.htm
 
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机床行业非常牛,这个行业没有垄断巨头,而是由一堆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组成的。它们各自深耕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,比如加工特定模具、刀具、齿轮的机床,每家公司可能只有几款产品,但它们是这个细分市场中的隐形冠军。
 
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李平教授,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类比。他说德国的机床业,就好像中国的餐饮业,底蕴深厚,高手在民间。中国的餐饮业,没有出现麦当劳、肯德基那样的全球巨无霸,也没有多少“米其林餐厅”,但显然不能说,中国的餐饮业不发达,或者中国人不懂美食。中国的餐饮业,遍地都是“专精特新小巨人”。
 
在这样一个底蕴深厚的大市场中,就算某个餐饮龙头倒下了,对整个行业来说根本不会伤筋动骨,一个龙头倒下了,马上会有更多龙头冒出来。同样地,就算德国的某个龙头机床企业被外国收购了,也不会影响到德国机床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,因为很快就有其他企业冒出来,成为新的龙头。
 
李平教授说:“什么时候中国的制造业能发展到接近中餐的造诣,那么中国制造也就真的崛起了。”
0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